首页

女皇圣水调教

时间:2025-05-28 19:10:10 作者:国际订单青睐中国制造 浙江义乌进入圣诞用品生产高峰 浏览量:16737

  中新社青海湟中2月21日电 题:中国高跷之乡的“Z世代”:愿自己成为故事的主角

  作者 李隽

  2月21日0时,气温低至零下16摄氏度。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区鲁沙尔镇的火神庙里,几十个年轻的身影陆续出现。

  “练了七八年,摔了无数跤,今天终于可以参加高跷表演。祈福仪式后,我就是‘七仙女’了。”2009年出生的王文强身材单薄,虽是半夜,但清秀的脸上难掩兴奋。

  每年正月十二、十四、十五、十六,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区鲁沙尔高跷都会在街头和周边村庄演出。村民、学生、孩童均参与表演,这一传统已延续数百年。

  被称为“空中舞蹈”的鲁沙尔高跷起源于明代洪武年间,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,是当地春节社火表演的“重头戏”,以其跷身高、演员多、表演富于变化、节奏鲜明、韵律高昂而出名,被列入青海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2008年,鲁沙尔镇被命名为“中国民间文化艺术(高跷)之乡”。

2月21日农历正月十二,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区鲁沙尔镇的高跷小演员正在绑跷子。中新社记者 李隽 摄

  35岁的霍生军是鲁沙尔高跷队中“队龄”最长的演员,在近些年的高跷表演中他一直扮演领队“老牛角”。从6岁就参加表演的他在一群“Z世代”中显得稳重,在爷爷和父亲两代人的传承下,他对于百年文化技艺有着自己的理解。

  “我们角色非常丰富,但领头的是固定的‘老牛角’和‘王妈’,还有历史人物和戏曲人物,也有叫不上名的花旦或丑角。”霍生军说,每一个人物演绎的是一段历史或一个典故,不论装扮丑与美都是“神仙”,所以孩子们都喜欢,从小自己学、自己练,就盼着正月里能给大家表演。

2月21日,农历正月十二,霍生军扮上“老牛角”(中)带着“众神”为当地民众表演祈福。中新社记者 李隽 摄

  凌晨5时,刚完成打脸谱的“杨六郎”坐在一旁看着手机里历年“杨六郎”的表演。

  “角色都是根据我们的面相、身型、气质等安排的,我演了11年,每年角色不固定,所以得多学些,也得多了解些历史故事。”“杨六郎”扮演者是2006年出生的赵智章。他说:“演高跷就是在讲历史人物故事,演得时间长了就想着啥时候能演我们自己,当然我们也得努力成为很优秀的人。”

  早上8时许,年轻的演员们爬上墙头,将2.8米长的跷子紧紧地绑在小腿和脚上。霍生军5岁小儿子霍启睿也绑上了0.5米的跷子,在人群中“溜达”。

2月21日农历正月十二,5岁的霍启睿(左二)和小演员们一起踩着鼓点表演。中新社记者 李隽 摄

  “尕娃绑了最低的0.5米,我们跷身最高的在3.5米以上,加上演员身高能到5.2米上下,一般2.5米左右的跷子最多。”霍生军介绍,跷子的底端装有特制的跷钉,以防冰雪路面侧滑。距跷子顶端0.5米的地方装有踏板,用于脚踩。演员要用较长的绑带将自己的小腿和跷子结实地绑在一起。

  霍生军说:“娃娃们都喜欢,所以我们年纪长点的也都想着怎么创新融合一下,把我们现在的故事编到高跷里,再过几百年,我们的故事也就成了后辈们演绎的内容,这样也能把优秀的文化更长更久地传承下来。”

2月21日早上10时,鲁沙尔高跷演员在鞭炮声中闪亮登场。中新社记者 李隽 摄

  早上10时,伴随着一阵鞭炮锣鼓声,“老牛角”带着“杨六郎”“七仙女”“孙悟空”等扭着身子、挥舞着兵器,开始了龙年的社火表演,由70名高跷“神仙”和500多名社火演员在人山人海的簇拥下为大家祝福祈愿。

  中国春节,各地以各自的非遗好戏“闹”新春,在不断地传承与更迭中,流淌着浓浓年味。(完)

【编辑:刘阳禾】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2023全国桨板冠军赛福州开赛 700余名选手参赛

从性能验证向基于能力、贴近实战试飞的跨越,从单机装备验证向以装备为核心支点的体系作战试验的跨越,从分阶段多型号、变批量多峰值架次分布到全谱系、全周期敏捷精益、均衡试飞的跨越……

【两会30秒】王毅:“全球南方”已经成为国际秩序变革的关键力量

经过激烈角逐,王浩杰以1小时14分55秒451、薛郭瑾昱以1小时21分56秒758的成绩分获全程男子成年组、青少组冠军;廖爱中以1小时23分17秒549的成绩获得全程女子成年组冠军;刘龙以33分51秒828、王昱杰以37分02秒506的成绩分获半程男子成年组、青少组冠军;董蕴华以39分41秒706、李思涵以37分02秒147的成绩分获半程女子成年组、青少组冠军。

北朝书法与雕塑艺术等双展长沙开幕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

目前,该市新建成跨海大桥15座,累计达到21座,形成了雄踞东海的世界级跨海桥梁群,甬舟铁路、高速复线、六横大桥已开工建设,普陀山机场改造升级,骨干道路、水上交通、公共交通全面迭代升级,陆海空三位一体的综合交通体系不断完善。

天体高能电子是如何产生的?中国科学家最新研究揭开谜团

《平“语”近人——习近平喜欢的典故》(第三季)2月28日晚播出第十一集:明月何曾是两乡

5,东单西南角的“和平发展”花坛顶高8米,以白鸽、帆船、骆驼等为主景,寓意走和平发展的中国现代化道路,展现合作共赢的美好未来。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
女王论坛